最近很多媒體都在報導有關年底即將到期的『毛巾反傾銷稅』,台灣的毛巾產業經過了10年的保護,到底改變了多少?我們有沒有足夠的能力可以面對世界化的競爭?在過去10年來,我們又努力了多少?

 

從我意識到我是毛巾養大的孩子,到我立志要為台灣的毛巾產業做點什麼,我經常會有時間上的急迫感,或者說是產業存亡的危機感,而蛋糕毛巾咖啡館也是因為這樣的使命而誕生的。雖然,我們努力了將近四年,面對台灣觀光產業的變化、景氣的循環,最重要的是個人的能力有限,讓進度總是往往落後於我的計畫。

 

曾經有同仁受到打擊的時候問我,她有限的青春,值不值得繼續跟著我奮戰下去?面對公司裡面優秀的人才;抑或是態度不夠積極的極少數,我還能用多少熱情引領他們?鼓舞他們?無愧於他們?我常常很珍惜能擁有朋友稱羨的團隊,所以有些時候做抉擇必須更小心、任何處置甚至要更謹慎,然而『謹慎』跟『優柔寡斷』是否就只有一線之隔?

 

我沒有像『辛棄疾、屈原』那般的才華與內涵,但我對自己、對少數安於現狀的同業,卻有『恨鐵不成鋼』的惋惜。今年,我們乘著大陸的十三五政策探路,這一波的西進,跟十幾年前去大陸投資設廠的風潮不同,我沒想過要把產業外移。我想的都是要如何用多年來我們累積的軟實力,去對接大陸想要學習的文創市場,同時用我們累積了十幾年來的創意內涵,讓市場買單。

IMAG7630.jpg

在過去10年的反傾銷保護當中,我看到台灣的毛巾市場在供需面上的微妙改變,也同時觀察到大陸的毛巾產業在產品與設備上劇烈的躍進、甚至是鋪天蓋地的變化。然而,我們台灣的毛巾產業,在生產鏈上曾經有那麼點機會,可以在技術上整合升級,但是,我們搶著在供應內需的同時,是否有這樣的憂患意識?我們台灣毛巾,在基本的體質上是否改變了?有多少人建立了自己的品牌?又有多少廠家,真正的在技術上提升了?即使接上了世界水平,能夠跟別人創造最大差異化的設計面,我們又成就了多少?

 

最近一年,我不斷的在摸索,台灣毛巾的未來。跟十年前我的觀念一樣,商業的問題,就是用商業的手段解決。把產品賣出去,讓客人因為品質、設計、甚至文創買單,用服務去架起別人低價競爭的防火牆,這就是產業存活下去的硬道理!

 

我沒有什麼偉大的事業雄心,我只希望建構一個讓家鄉的毛巾產業可以持續滾動的產業圈,一個可以容納各種才華年輕人的璀璨舞台,讓大家安居樂業。然後,我就可以找一個人,去過著我平凡的生活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蛋糕毛巾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